聊聊礦山里的“抽水骨干”——礦用泵
? ? ? ?要是跟礦山里的老工人聊起設備,他們保準得提一嘴礦用泵,這東西可不是不起眼的小配角,簡直是礦山的“救命水喉”。你想啊,礦山挖得越深,地下水就越容易冒出來,要是這些水排不出去,不僅機器沒法正常干活,還可能引發塌方、滑坡這些危險,這時候礦用泵就得站出來挑大梁了。?
可能有人會問,不就是個抽水的泵嗎?跟家里澆花的水泵有啥不一樣?那差別可就大了去了。礦山底下的環境有多惡劣,沒去過的人真想象不到——水里面混著煤渣、碎石子,還有各種腐蝕性的礦物質,普通水泵抽不了半小時就堵了或者被腐蝕壞了。礦用泵就不一樣,外殼都是厚鋼板做的,里面的葉輪、泵軸都是耐磨損、耐腐蝕的特殊材料,就算抽著帶渣的水也能穩穩定定轉。而且礦山電壓不穩定,有的地方空間還特別小,礦用泵還得做到防水、防爆,體積還不能太大,你說這技術含量能低嗎??
礦用泵的種類也不少,不同場景得用不同的泵。比如剛開挖的掘進工作面,水量不算特別大但空間窄,就用那種輕便的臥式離心泵,搬起來方便,安裝也快;要是到了深部采區,水量大得像小河流,那就得靠大型的潛水泵了,直接沉到水里抽,抽水量大不說,還不占地面空間。還有些特殊的礦山,比如金屬礦,水里含酸含堿,就得用專門的耐腐蝕礦用泵,不然用不了幾天就會被腐蝕穿孔。?
? ? ? ?
老礦工都知道,用好礦用泵的關鍵在于“三分用七分養”。每天開工前都得檢查一遍,看看泵體有沒有漏水,電纜線有沒有破損,再聽聽運轉的聲音對不對——要是聲音發悶,大概率是進了雜物堵了;要是有刺耳的異響,可能是軸承壞了。抽完水之后也不能直接關機就走,得先把泵里的水排干凈,特別是冬天,要是水凍在里面,第二天泵就轉不動了,甚至會把泵體凍裂。有一次隔壁礦就是因為下班沒排凈泵里的水,第二天開機的時候泵直接卡住,耽誤了大半天的生產,損失不小。?
這些年礦用泵也在跟著技術升級,以前都是人工盯著開泵關泵,現在不少礦山都用上了智能礦用泵,能遠程監控水位,水滿了自動開泵,水少了自動關機,還能實時傳送運轉數據,要是出現故障,后臺立馬就能報警。有個老班長就說:“以前管泵得守在旁邊,現在在調度室里點下鼠標就行,真是省了不少事。”?
說來說去,礦用泵雖然看著不起眼,卻是礦山安全生產的“壓艙石”。不管是露天礦還是地下礦,不管是采煤還是采礦石,都離不開它的默默付出。也正是因為這些靠譜的“抽水骨干”,礦工們才能在井下安心干活,礦山才能順順利利出礦。




